范唯:高职学校让每一个在学校里待过的人增值
发布时间: 2012-08-27

 

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老师没有放弃的理由

  高职学校:让每一个在学校里待过的人增值

  编者按:

  本版曾先后编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处长范唯所撰写的《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两篇文章,在高职教育领域引起关注和讨论。为保持这种学术研究和观点的连续性,本报再次编发这个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如果说高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学校的专业是灵魂,那么在品牌和灵魂之外,还必须关注学校里的人,包括学生、校友、教师,以及校长在内的管理者,他们创造了品牌、承载着灵魂,他们是学校的价值所在。

  只有把目光关注到人的身上,凝聚到人的身上,并且去思考人、重视人、服务人,高职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才能够找到办学的根本。

  学生的职业态度和人生态度是用人部门最关注的

  说到学生,我想以北大人民医院为例,医院在从社会招聘护士时曾遇到过很大的障碍。于是,医院想与高职学校联合培养护士,并且把招聘前移,以便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较高的岗位忠诚度(至少是认同度),规范的操作技能。如此一来,医院既为本行业培养了人,又有机会把中意的人才留下来。

  在四川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医院部门负责人随机找学生座谈,问一个男生:你想去我们医院吗?男生说:想去,但不能去。在你们之前,成都军区总医院已来招了实习生,我已经答应他们了,虽然还没有签协议。”“我们可以免你的实习费,你将来还可以续本、读研,甚至出国深造。男生虽有些纠结但仍异常坚定地说:我还是不能去。去了,就是失信于成都的医院,失信于自己。有了第一次的失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的人生也许从此就陷入虚伪和功利中,我不能冒险,那会让我后悔一辈子。另外,如果我去了北京,成都的医院会对我们学校有成见,以后就不会再到我们学校挑实习生,学弟学妹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我要对他们负责,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不讲诚信。

  在现场,我们都非常感动。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从实习开始的,撒谎会付出代价,只有诚信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路。学生的真诚和善良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北大人民医院与该校的合作。医院部门负责人说:我们看重的是学生的纯真,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与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对于我们来说,这分诚信和责任意识,学生心地朴实、做事规矩、热爱生活、尊重职业的为人品质更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在技术上帮助他们提高,却无法帮助学校转变校风和学生的品质。

  在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北大人民医院的部门负责人问学生:“510年以后还想做护士吗?有些 学生说不想。问及原因,一位同学解释说,她的理想是开一家产后疗养院,提供公寓房,供产妇全家三代待上3个月,帮助他们从新生儿出生起,逐步适应、建立起全新的生活秩序,减少产后抑郁症;还有一位同学说,他将来的打算是开一家宠物诊所,他说,城里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只把宠物当成出气筒或寻找慰藉,现在的宠物店也都只是卖衣服、狗粮,顶多提供基本的检疫服务,却忽略了宠物的心理和机体健康,更没有能力解决主人和宠物之间心理沟通、人畜共患病等常见问题。所以,如果他能去医院实习和工作,他希望能有机会在急诊、外科、心理和精神科轮岗学习、工作更长些时间,这样可以为10年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好准备。

  后来我们了解到学校每年都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比赛,很多孩子从一进校门就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对未来有规划,这样的孩子到医院实习、工作,不管5年和10年之后会不会走,只要他在医院一天,他都会很认真,因为他在为自己的未来作准备、作积累。

  高职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的第一份工作作准备,更要为他们的最后一份工作作准备。高职教育就应该帮助我们每一个需要的人为生活作准备。

  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 老师没有放弃的理由

  今年1月,我听了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石子坚教官的讲课。石子坚是美籍华人,是东方学者,是高等学校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讲枪械课,教学员如何使用武器。他的示范和解说都很到位,但他最后说的一句话,让我觉得他是一位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他说:我上的这门课,不仅仅要教会学员使用枪械,最关键的是要把枪交到好人手里。老师是在教知识、技能,比这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德育的东西自然而然贯穿其中。

  还有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WPP学院执行副院长董洽,是台湾人,WPP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营销传播服务集团。在WPP学院,教师是全球招聘来的,用英语上课,学院里确实有学生底子弱跟不上。如果按正常的学习管理制度,这样的学生需要转出这个学院,到其他系去学习。但是,一年时间内,董洽一直没有让学生去办理转院手续,他老是舍不得让跟不上的那些学生走。因为,学生对专业非常有激情,老是跟他说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再努力一把。

  董洽院长一直不愿意剥夺学生的任何一次机会。他每天还会找一个学生一起共进午餐,跟学生聊天。他用这种方式跟学生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然后改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黄德辉曾经说过:不管学生素质多差,教师的职责是想办法把学生教好。我很认同这句话。很多学生最终在事业上的成功很难证明是老师教出来的,他的成功除了与学识、才能等密切相关之外,多半还会有他的人格、品格作铺垫,而这些东西恰恰会跟他的老师的德行、职业操守密切相关。

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老师没有放弃的理由。真正的好老师不是去迁就学生,而是要去主动与学生交流,跟学生共同规划人生,给学生机会,有耐心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学习热情和对未来职业的一种憧憬。

校长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让每一个在学校里待过的人增值

  在我看来,校长就是保护学生、培养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人。一所学校的校长可以有很多事情去做,但我觉得有三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制定学校大政方针、规划、办学方向,一个校长其实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基本办学定位、风格和走向,这需要校长对学校有整体规划。如蔡元培当年就奠定了北京大学民主、科学的氛围,至今被人称道。

  第二,目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高职教育也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改革需要力度和突破,因此校长要有包容心。比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创办WPP学院和水晶石学院的时候,二级学院的领导来找校长姜鸣请示工作,姜鸣明确表态:我都给你们权力了,你们只管大胆地推进二级学院的工作,如果你们的改革在学校层面遇到阻力,再来找我。改革就是要触动这些原有的利益格局或者制度格局,一定会有阻力,此时,如果一把手不能够勇于担当、有包容心、能够支撑的话,就没法改,学校也就不可能有突破点。

  第三,校长要在人力资源上下功夫。一个学校规划的最终核心要落到人力资源的规划上。因为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学生、校友、教师和管理干部都是人力资源。

  我常常听到有学校抱怨招不来人,那些干得好的还老想跑掉。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前院长林靖东告诉我,他做学校人力资源规划的时候,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很多的时间和很多的钱,培养了很多很好的老师,这些老师也有流走的,更有流回来的。谈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他坦率地说,让每一个在学校里待过的人,只要他在校,就会不停地增值。他说不管是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职称留人,真正有吸引力的是让人的价值提升,这样才能留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学校都能使其价值得到提升,他一定会感谢学校,回报学校。

  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 更多是理念上的更替

  我参观国外的一些高校,包括职业学校,觉得别人的管理架构很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教务处,人家叫学生中心或者学生发展中心;人事处,人家叫教师发展中心;招生办,人家叫学校咨询中心;校企合作办,人家叫社区服务中心或企业服务中心。

  在国外很多大学,学生有两个导师,一个生活导师,一个学业导师,从进校伊始就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形成职业规划,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学生(发展)中心是面向学生开放办公的,学生可以随时去跟老师交流。回想起来,我读了4年大学,竟不知道教务处的门在哪儿,我也从来没有进去过,有人调侃说,如果你犯错误就知道了。

  我们学校的人事处更多是负责评个职称,而国外大学的教师发展中心真正是帮助教师一起来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学能力的提升等。

  在国外一些学校的咨询中心,我会看到有高年级同学或校友志愿者负责接待,向所有来咨询的人介绍学校,充满热情,感觉特别温馨。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功能的拓展,更多是理念上的更替。如果是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中心,那么处处都要围着管理机构转;如果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以提供服务为主,感觉就不一样了。这点在国内高职学校鲜有看到,唯独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技术学院,我体验到了。

  在学校,学生、校友、教师、中层管理者、校长这几拨人之间,到底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相互服务的关系,还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我们不需要马上给出答案,但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作者系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

 
版权所有Copyright开云官网注册(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APP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